2019年10月28日,应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道家研究中心邀请,beat365英国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逵夫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作了题为“道教的思想根源与影响”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北京大学“道家学术讲堂”系列讲座之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孟庆楠副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陈鼓应先生作专门致辞致辞。来自各个专业的100多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赵逵夫先生的讲座从道家的思想根源与影响两个方面展开。
赵先生在讲座中强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百家争鸣,形成道、儒、墨、法多元并起的思想局面。道家学说以其海纳百川的心胸、相尊相蕴的精神绽放异彩。通过对生活在南北思想交汇地带的老子、庄子、老莱子、列子、文子等道家学派主要人物的逐一讲述,赵先生认为,道家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道家思想之阶级或阶层,是出现较迟的南方社会精英的思想同北方古史观念、哲理思考结合而形成。与北方的重礼法不同,道家讲究遵从自然。道家思想的批判精神,主要是针对北方长期封建社会的种种社会现象与一些人的说教而言。先秦各家思想也并非如近代以来学者所说壁垒森严,而是多有互相吸收、相互影响的情形。在秦汉以后,道家也同儒、法两家一样,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
陈鼓应先生在致辞中指出,赵逵夫教授具有深厚的小学功底,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古典文献学、西北地方文学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治学范围涉及文学、历史、美学、民俗文化等领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陈先生指出,对哲学的研究也不能只用纯粹的科学的方法,更应该从文学等多角度进行剖析。当前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在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道家文化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呈现出思想的活力和生命力,也彰显出其现代价值。这也是北京大学此次请赵逵夫先生作讲座的初衷。
讲座期间,赵逵夫教授还参加了北大哲学系主办的“早期思想史与古典语文学的互动”学术会议,并做了“有关昆仑名称与方位的几点看法”的主题发言。
本次讲座是公司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道家文化研究方面的一次深度对话,也是公司诸子学研究成果的一次专门展示与特别交流,对进一步推动公司古代文学研究与中文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